4月2日,工作人员在青羊区一居民小区的“熊猫爱心箱”回收衣物。本报记者 邵明亮 摄
□本报记者 邵明亮
4月2日,王在伟来到成都市青羊区蓝光coco蜜城小区外的“熊猫爱心箱”点位,回收募捐到的衣物。一双靴子、两床棉絮、四件衣服……他把衣物清点好后,装进编织袋,准备送往双流区的仓库。
家里总有些不穿的旧衣物,扔了可惜,捐又不知道捐给谁,这是不少市民的烦恼。2015年12月,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全市部分小区和商超门口设立公益设施——“熊猫爱心箱”,专门接受市民捐赠衣物。这些“熊猫爱心箱”有一人高,萌萌的胖熊猫摆着“招财猫”的姿势,在路边相当醒目。
但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陈刚表示,项目运营一年多,爱心箱募集到的衣物数量却不增反降。
募捐的衣物去哪儿了?经4道工序处理后捐给贫困户
“熊猫爱心箱”设立之初,反响非常好。
家住蓝光coco蜜城小区的李晓亚平时非常喜欢买衣服,家里的闲置衣物也不少。从去年2月发现小区广场附近的“熊猫爱心箱”后,李晓亚就时常提着自己整理出来的旧衣服去“投喂熊猫”。
“主要是想为大家提供一个献爱心的平台。”陈刚说,“熊猫爱心箱”项目是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跟成都市一家资源回收企业合作开展的,资金投入和项目运营由该公司具体负责,基金会负责监管和指导。去年,通过“熊猫爱心箱”募集到的各种 衣服、物品有数十万件,经过分拣整理,有4万件被捐赠给全省各地的残疾人家庭和贫困户。
为何数十万件衣服、物品中只有4万件被捐赠?没有被捐给贫困户的衣物又去了哪里?
“爱心箱募集到的衣服,并不是所有都适合捐赠。”陈刚解释说,运营公司会先把募集到的衣物集中到双流区的仓库里进行分拣,挑选出适合捐赠的衣物,消毒、清洗并用塑料袋包装好后,再分批送到需要的残疾人或贫困户手里。而那些不适合捐赠的衣物,会交给运营公司加工回收,贴补企业的运营成本。
为了确保企业如实分拣出“适宜捐赠”的物资,陈刚表示,一开始选择合作企业之前就对该企业进行了深入了解。“首先是基于信任。当然,为了确保募集物资不被用来谋私,基金会会不定期派人明察暗访,我们也欢迎各方监督。”
除了募集衣物,“熊猫爱心箱”还给陈刚带来了“意外之喜”。他指着办公室门口两台半旧的轮椅告诉记者:“这是市民拨打爱心箱上的电话,主动提出送到我们这儿的。”
原来,借助“熊猫爱心箱”的宣传,不少市民都打来电话,询问那些不能直接放进“爱心箱”的物资如何捐赠。目前基金会借此收到的物资,不仅有轮椅,还有护理床、电视机、矿泉水甚至猪肉……陈刚表示,这些物资虽然不是项目原本设想去募集的,但同样也是贫困人群所需要的。
增加投放点位遇阻力计划投放1万,目前只有700个
韦华是“熊猫爱心箱”项目合作企业的老板,也是项目运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最初定的目标是要在全市投放1万个“熊猫爱心箱”。但截至目前,整个成都只投放了700个左右,这与设想相差甚远。
“项目运营得不太好。”陈刚坦言,“项目运营之初爱心箱投放少,捐赠的衣物熊猫‘吃不完’,现在爱心箱多了,捐赠的衣物反而‘不够吃’了。”韦华则表示,目前项目运营尚不能达到收支平衡,公司每月还要从其他业务上拿钱补贴。
问题出在了哪里?在韦华看来,无序竞争、宣传不足和投放遇阻是项目面临运营窘境的主要原因。
“在‘熊猫爱心箱’项目开展之后,成都多家公司和个人也加入到旧衣物回收行业中来,其中也有不少打着公益慈善的旗号,但他们的一些行为给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韦华说。
陈刚也举例说,去年3月杭州爆出熊猫回收箱假公益的丑闻,给成都“熊猫爱心箱”项目带来了负面影响。“虽然那个项目跟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但由于都是用的熊猫外形的箱子,容易引发错误联想。”
除了外部因素,宣传力度不足也是募捐数量得不到提升的可能原因之一。陈刚表示,“熊猫爱心箱”一般是联系物业直接投放,针对居民的宣传介绍则很少。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即使生活的小区附近就有“熊猫爱心箱”,仍有一些居民表示“不太了解”。
至于投放遇阻,则是因为项目的实施涉及一些既有利益。
“比如往小区投放爱心箱,先要跟物业打交道,不给管理费还需要他们帮忙维护,很多小区物业都不愿意参与。”韦华表示,目前增加“熊猫爱心箱”投放的最大困难不是资金,而是能否获得小区物业的认可和支持。此前,一些已投放的“熊猫爱心箱”甚至遭到人为破坏,最终“离开”了小区。
不过,让陈刚和韦华二人感到欣慰的是,“熊猫爱心箱”项目被纳入了2017年四川省社会扶贫专项年度实施方案,政府部门将采取一些鼓励措施,支持项目的运营和发展。
韦华说,今年上半年,他将在新津县投放100多个“熊猫爱心箱”;如果运营情况能够转好,他还计划把项目模式移植到四川的其他地市州。